文字系統探索:古代瑪雅文字
透過開放、共同探索的方式,帶領觀眾了解瑪雅文字系統的起源、發展、演變和文化影響。
我們正在進行一個探索世界文字系統的直播系列節目。透過開放、共同探索的方式,帶領觀眾了解各種文字系統的起源、發展、演變和文化影響。讓我們一起來瞭解瑪雅文字系統,這個中美洲古文明最重要的書寫遺產。
歡迎觀看本系列的瑪雅文字探索直播:
- 第一集:YouTube 直播影片
- 第二集:YouTube 直播影片
這個在中美洲使用長達 1900 年的文字系統,不僅記錄了瑪雅文明的歷史與文化,其本身的發展、消失與重新發現的過程,也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最初被誤認為純粹象形文字的誤解,到最終揭開其語音和意義的面紗,每一步都充滿驚奇。
文字系統概觀
瑪雅文字是中美洲地區最完整的書寫系統,使用時期從西元前 3 世紀一直延續到西元 16 世紀。這個系統結合了語素文字(類似漢字)和音節文字的特色,整體結構與日文的漢字假名混合體系相似。文字通常由瑪雅祭司用古典瑪雅語(Classical Chʼoltiʼ)撰寫,書寫於陶瓷、牆壁、樹皮紙上,或雕刻在木頭、石頭上。
瑪雅文字中還包含了特殊的「徽章字符」(emblem glyph),用來表示皇家頭銜,這與埃及象形文字中的王名框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一個令人驚嘆的發明是瑪雅人的二十進位數字系統。他們使用點(代表 1)和橫線(代表 5)的組合來表示數字。這些符號按照固定規則排列:先畫點再畫線,數值以 1、20、400、8000 等方式向上遞增,展現出高度的數學智慧。
破譯之路
瑪雅文字的破譯歷程是一段跨越數世紀的學術探索。在西班牙征服時期,傳教士狄亞哥德蘭達主教試圖創造一套「瑪雅字母表」,希望藉此翻譯聖經文本。儘管這個嘗試並不成功,但他留下的記錄後來成為破譯的重要線索。
18-19 世紀的歐洲探險家最初誤認它是純粹的象形文字。直到 1930 年代,情況開始出現轉機。班傑明沃爾夫首先提出瑪雅文字可能含有音節成分的觀點。同一時期,拿破崙科迪也在進行相關研究,為音節文字理論提供支持。
這些早期研究啟發了克諾羅佐夫。1952 年,他在《中美洲古代文字》一文中提出德蘭達記錄的符號實際上代表音節而非字母。1963 年他發表《瑪雅印第安人的書寫》進一步推進研究。1975 年完成的《瑪雅象形文字手稿》則提供了更完整的翻譯成果。
在五〇年代的冷戰氛圍下,克諾羅佐夫的研究曾一度受到質疑。當時瑪雅研究學界的重要人物艾瑞克湯普森持反對立場,這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了瑪雅文字破譯的進展。直到六零年代,更多學者開始認可音節式解讀的方向。後來俄裔美國學者塔蒂雅娜普羅斯庫里雅科夫對內格拉斯石碑的研究,以及大衛凱利、伊恩格雷厄姆等人的努力,最終推動了破譯工作的深入發展。
截至 2020 年,大約 90% 的瑪雅文字可以讀出聲音,這是考古學和語言學界的重大成就。這個驚人的進展不僅讓我們能閱讀古代瑪雅人的文獻,更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個偉大文明的思想世界。
當代發展
雖然現代瑪雅語主要使用拉丁字母書寫,但近年來出現了振興瑪雅文字的努力。2012 年,在伊希姆切(Iximche)設立的現代石碑上,人們使用瑪雅文字記錄了這個遺址的完整歷史。2014 年,馬丁戈麥斯拉米雷斯用采爾塔爾語(Tzeltal)創作了一首完全使用瑪雅文字書寫的詩作《蟬》(Cigarra)。
目前這個文字系統還在等待加入 Unicode 編碼(暫定碼位:U+15500–U+159FF),這將是讓瑪雅文字在數位時代重生的重要一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腳本編碼計畫(Script Encoding Initiative)正在進行相關提案的開發工作。
探索瑪雅文字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字不僅是記錄語言的工具,更是承載文明記憶的載體。每一個文字背後,都有一段值得細細品味的故事。從最初的神秘符號,到今天我們能夠理解的古老智慧,瑪雅文字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
延伸閱讀
- Wikipedia: Maya script